为加强团队建设,提升团队整体技能水平,公司积极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。...
前八月面积仅占全省0.06%湖北自贸区贡献23%进出口值
今年1月至8月,湖北自贸区进出口总值935.3亿元,以全省0.06%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3%的进出口值,成为新时代内陆开放的新高地。
湖北自贸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,包括武汉、宜昌、襄阳三个自贸片区,打造“313N”开放格局。今年以来,湖北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推出系列聚焦企业发展、产业所需的政策举措,覆盖产业升级、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,不断增强口岸服务能力。
在产业升级方面,湖北自贸区充分发挥不同片区的产业、人才、资源优势,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。其中,宜昌片区瞄准生命健康产业,重点构建医药产业链条,例如,截至今年八月,宜昌生物产业园已投产企业276家,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5家、高新技术企业42家、省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5家。
襄阳片区将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作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,在发展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、落实“四港一区”平台建设的同时,进一步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模式。目前襄阳片区已拥有汽车及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两个千亿元级产业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3家。今年前4个月,襄阳片区进出口值突破150亿元,其中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实现进出口包裹270余万件,进出口贸易额4.83亿元。
武汉片区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,加强与海关、税务等部门以及机场、港口等单位协调联动,发挥自贸区辐射带动作用。《2023年8月全国港口货物、集装箱吞吐量数据》显示,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箱,同比增长20.4%,增幅位于全国主要港口第二,成为全国港口20强。
在营商环境方面,湖北自贸区以数智化转型为基础,打造多个服务企业营商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平台。该区上线RCEP优惠协定税率智能查询系统,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,今年第一季度,自贸区武汉关区RCEP项下进出口货物通关顺畅,湖北外贸企业享惠货值达5.23亿元,同比增长74.7%;同时搭建保证金单证电子化平台,让企业享受全流程线上办理保证金收退业务,办理效率提高7成,办理时长较过去缩减75%。
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“2022-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”(以下简称“创新指数”), 湖北自贸区位列第9,较上一年度攀升一位,得分由上年度的78.74提升至80.42。